试谈“有”与“无”

2018年国考地市级】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字左右。

丨思路提纲丨

中心论点:城市建设与治理应“有”“无”并重。

分论点一:城市建设与治理应以“有”为基础。

分论点二:城市建设与治理应以“无”为关键。

分论点三:城市建设与治理应兼顾“有”与“无”。

丨原创范文丨

试谈“有”与“无”

成公申论 北海

深刻的认识论,科学的方法论,背后是高瞻远瞩的视野,关照人民的情怀。城市建设与治理坚持“有”“无”并重的“共享”理念着实是大智慧!唯有如此,才能使得城市彰显内在价值,给市民带去幸福感、归属感、安全感。这也彰显了城市治理观念的重大转变。因此,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要坚定“共享”理念,做到“有”“无”并重。

城市建设与治理应以“有”为基础。何为“有”?所谓“有”,是指城市建设,高楼大厦、钢筋水泥。没有“城郭”,没有高楼大厦,怎能称为“城”?因而,此为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城市建设没有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怎会成为人们肉身的栖息之所?2017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在这片热土上,将崛起一座“世纪之城”。它将成为分担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集散地”,它将成为全球智慧、绿色、生态、高效城市的标杆,而这一切的前提便是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此外,北京等地先后进行老旧小区改造,老楼翻新,绿化提升,垃圾清理……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让居民们住得舒心。由此可见,建设好城市,夯实“有”、完善基础设施是前提。

城市建设与治理应以“无”为关键。何为“无”?所谓“无”,是指在“共享”理念驱使下为公众保留的城市公共空间。真正的幸福一定不只是来自于物质的充盈,还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是精神的满足。城市公共空间能给予人莫大的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因而成为城市建设的关键。美国著名作家梭罗曾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瓦尔登湖畔,自建小木屋,独享那一片开阔的空间,获得了心灵的宁静。来自农村的李奶奶,感慨所住小区“景有了,人没了”,她的需求不正是梭罗的追求?还有巴黎新桥,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它为所有的民众提供了心灵栖息的场所,无论贫穷贵富,都“一视同仁”,已然成为社会的平衡器。这也提醒我们,城市建设与治理,“无”是关键,要保障并用好公共空间。

城市建设与治理应兼顾“有”与“无”。《老子》中有一句话:“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在城市建设与治理中,这句话同样适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这些“有”的方面提供凭依、提供便利,而市民公园、地下管廊这些“无”的方面留出空间、发挥无用之用。有和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前,城市建设与治理中,普遍不重视无的一面,缺少无的一面,使得李奶奶这样的居民感觉压抑,住得难受。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表示:“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城市建设与治理应遵循这一理念,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有无兼顾,让“李奶奶们”不再被压得喘不过气。

关于“有”与“无”,《老子》中还有一句话:“有无相生。”在城市建设与治理中,一些管理者没能悟到老子的这一智慧,所以重“有”轻“无”,让城市少了一些公共空间,也因此少了一份开阔,市民也少了一些幸福感、归宿感。我想,这不是城市建设的初衷。城市为人而建,理当有无并重,让市民共享城市的美好。

申论风雨谈 1079次浏览 0次回帖

小柒酱

2022-09-15 09:24发布


回帖

回帖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