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则丨文化保护
做活文化遗存带给百姓自豪。文物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见证,从文物的花纹我们就可以看到每个朝代独有的景象。比如,唐朝自由奔放的浪漫主义盛行,唐草纹下笔大气、花纹繁丽、变幻无穷,从唐朝瓷器中我们便可感受到恢宏大气和开放包容的唐朝文化;宋朝理学成风,草纹层次丰富,线条细致,图案生动形象,更加写实,瓷器尽显宋朝市民阶级的繁荣之象。当这些历史文物通过微信博物馆等线上方式走进寻常百姓家时,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顿时浮现在我们眼前。文物不再是居庙堂之高冰冷冷的物件,而是极具温度与温情的书本,刻画的是每一个时期中国人民用勤劳勇敢锻造的民族历史。可以说,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中华史的印记,做活这些文化遗存,会时刻提醒中华儿女,要以中华民族为豪。
做活文化遗存增强民族自信。文物走出封闭状态,接受公众观赏,让民众共享,不仅有利于文化传承、历史重现,还利于人们在众多传承有序、历史和文化价值极高的文物精品中获得滋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动力之源。文物本身散发出的文化气息,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比如,广灵剪纸的传承人高清红。她将剪纸取材从飞禽走兽转向中国传统文化,推动剪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文物是文化的载体,是文艺工作者、创造者灵感的源泉。可以说,做活文化遗存,让文物“活”起来,能够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更加坚定地沿着自己民族的道路走向未来。
做活文化遗存需要多措并举。做活文化遗存,保护与抢救工作是当务之急。要抢救文化传承人,做好录音、录像整理工作,也要保护遗址遗迹,并不断发掘优秀的文艺作品。此外,还要依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科学有效地开发文化遗存,实现文化遗存的持续发展。当然,也要做好文化遗存公共教育工作和推广工作。要打破门票、时间及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愿意且能够接受文化的熏陶。例如,文化部年年组织推出“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各美术馆也打破自身馆藏资源的局限和束缚,加强合作,举办各类巡展活动,吸引观众;有的美术馆则用微信平台展现馆藏精品,方便了观众查阅、分享和收藏。
第2则丨智能时代
智能时代有挑战。因为人工智能的道德底线难测,放手发展很可能威胁人类。机器反抗人类的故事,我们已听得太多。《终结者》里未来机器人的造反,《银翼杀手》里复制人的觉醒,《西部世界》里“接待员”的复仇,这些顾虑实乃空穴来风、其来有自。一些科学家认为,人工智能一旦有了自主意识,打败人类只是时间问题。即便从最现实的角度来看,智能时代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性的冲击。这一点,不用去科幻里去找,现实中已经比比皆是:自动化生产、自动化检票、无人超市、无人驾驶……多少行业在崩塌,多少工人在失业。这固然是变革的必然代价,但我们不能忽视活生生的人。此外,道德伦理问题更是人工智能的绝对敏感话题,也是科幻电影的永恒主题。前不久,南方科技大学某副教授公然宣布,一对双胞胎婴儿经他主持基因编辑后诞生,引得举世哗然。科学狂人尚且如此胆大妄为、冒天下之大不韪,别有用心者、丧心病狂者又将如何?伦理底线、人类尊严恐怕迟早被践踏。智能时代有挑战,必须慎重。
智能时代也有机遇。因为人工智能的利好也是显而易见,科学发展大可以造福人类。马云说得好:“互联网是生产关系,云计算是生产力,大数据是生产资料。”智能是全新的生产力,试看当今世界,智能手机飞速普及,智能出行蓬勃发展,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家居……人工智能催生了新兴产业,也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让我们有更充分的自由时间,从事更富创造性的活动,享受更美好的人生。2001年,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人工智能》登陆荧幕,暖心的机器人男孩大卫赢得了观众一致喜爱。这虽然是科幻,但正在成为现实。远的不说,单说人手至少一部的智能手机,给我们带来了多少便利。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的技术加速迭代,几乎实现了“一部手机走天下”的科幻生活图景。更可喜的是,中国华为引领5G技术,技术升级,幸福加倍……智能时代已经掀开序幕,机遇无限,未来可期。
智能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并且,挑战中有机遇,机遇中也有挑战。如果应对得宜,挑战也会变成机遇;如果守株待兔,机遇反而变成挑战。关键是,智能时代,如何迎接挑战、转危为机,抓住机遇、乘风破浪呢?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突破技术难题。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为其设定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的道德底线,使其造福人类。另一方面,更要看清智能本质。须知,人工智能的“智”,是人的智慧的延伸,理应裨益于人,将打造人工智能的新理论、新原则、新生产力反馈给人,消除威胁,改善生活,进而探索浩瀚宇宙,了解人类何以为人。
第3则丨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便利人的生活。社会资源的闲置本质上是一种浪费,如果能让闲置的资源“动”起来,服务于人,那便是另一番美丽图景。共享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以共享单车为例,ofo“小黄车”开启了共享单车的新时代,摩拜、哈罗等将共享单车全面推向民众的面前。还有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纸巾等等。“共享家族”在社会生活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他们所带来的最直接效应便是便利人们的生活,例如共享单车解决了人们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应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不得不说,共享发展的理念着实正在解决人们的安危与冷暖。
共享发展理念带动经济增长。小猪短租是不断兴起的共享住宿商业模式的企业之一,它的出现直接引发了资本的高度关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各类经济形式疲软。共享经济是在社会诚信体系不断健全下的一种新的经济尝试,对于激活发展活力大有裨益。然而,共享经济能够逐渐扩大影响的前提,除了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还需要在技术上做好互联互动与信息共享。为了减少对OTA(在线旅游社)的依赖,华天酒店与开元、城市名人、纽宾凯、曙光、粵海等酒店集团合资设立浙江拉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拉手网络将主要从事线上电子商务业务、线上订房订餐服务等。通过参股形式设立公司运营管理中国酒店联盟体新平台项目,有利于公司利用互联网+拓展市场,为成员酒店以较低成本输送客源,并稳定现有直销客户。
共享发展理念促进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一个社会最大的道德。任何一个社会,如果只是少数人掌握社会资源、享受社会福利,这个社会必将不能长久。因而,真正的高水平的发展,必然是共享的发展,真正的共享,将会成就社会的公平正义。李克强总理曾说:“民之所望,为施政之所向。”住房一直都是民之所忧,民之所盼。《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推行共有产权房,这是与政府共同享有的房子。当中低收入人群购房时,可按个人与政府的出资比例,共同拥有房屋产权。最终,市民也可以向政府“赎回”产权。销售价格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商品住房价格,面向符合限购条件的无住房家庭。这便是以共享的手段营造公平的社会空间。
第4则丨创业
以梦想驱动创业,解决人的需求,创造社会价值。马云是备受瞩目的企业家,这并非因他“富可敌国”,而是因他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移动支付让人告别了现金,扫码支付让人高效便捷;网络电商让世界的任何商品瞬间呈现在人的眼前,指尖点触让人心情愉悦。不得不说,他正在解决人的需求,也正在创造着社会价值。人是复杂和善变的。换言之,人们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因而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了解人的需求就成为必然。而人是社会的主人,满足人的需要就是满足社会的需要,这便是社会价值的最重要体现。
以梦想驱动创业,抵抗万千诱惑,矢志不渝前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世间到处都是“糖衣炮弹”,不知有多少人折在了追名逐利的“深沟”。利益金钱的欲望会愈发膨胀,不加抑制则后患无穷。心怀梦想便是最好的良药。唯有坚定理想的驱动,才能使人面对诱惑时保持冷静的思考;唯有坚定理想的驱动,才能使人抵抗诱惑时有不惧艰险的勇气;唯有坚定理想的驱动,才能使人打败诱惑时多一份自信与从容。
成就创业梦想,亟需发挥众人之力,打破伪创新。“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在创业这一伟大事业中,众人之力是关键。因为大多数的创新是由千百人推动的,众人奇思妙想带来了民众的繁荣兴盛,大众创新带来了国家的繁荣。此外,“伪创新”是容易掉入的“牢笼”,盲目跟风、抄袭成风使得整个的创新创业环境散发着“恶臭”,浪费公共资源的同时辜负着人民的情感。在创业中实现梦想,绝非一日之功,必然需要我们汇聚大量的激情澎湃,沉淀无数的心酸苦楚。
第5则丨公共意识
涵养公共意识,需要人人约束自身行为。南宋名将岳飞说过:“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想要律人,先要自律;想要公共空间美好,先要自身行为良好。不得不说,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日,中央文明办联合国家旅游局在网上发出调查,征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乱丢垃圾,坐公交车抢座,排队加塞……这类行为纷纷上榜,以至于法、德、日等地常以简体中文标出“中国人,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的警示牌。“中国人”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试想一下,但凡国人能约束自身行为,涵养公共意识,定会是另一番景象。
涵养公共意识,需要人人尊重他人权益。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有个著名的理念:常怀利他之心。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其实,利他和为己是不矛盾的,尊重他人权益和维护自身权益是相互统一的。因为,利他之人,终会利己;尊重他人,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而且,跟短视的利己甚至自私自利行为不同的是,尊重他人权益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且是长远的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环。相反,一些人在禁止养犬区域养犬,狗狗深夜“大合唱”,吵得周边居民无法安睡;万圣节前夕,一些人扮成“僵尸”突然出现在车厢内,吓得乘客惊慌尖叫四处逃窜……这些公共空间的杂音,像一个精神标本,折射出一些人丝毫没有利他之心,公共意识极度匮乏。所以,要涵养公共意识,尊重他人权益十分必要。
涵养公共意识,需要人人让步公共利益。国民党元老同时也是草书大家的于右任曾经题赠他人一副对联:“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为了大家的利益,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做一点让步,让步公共利益。因为,这是“天下利”。相比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理念,我们中华文化历来奉行的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价值观。脍炙人口的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典型一例。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家人因为邻居盖房欲占张家隙地,与之发生纠纷,于是驰书京都,向张英求助。张英阅罢,回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惭愧,依言让了三尺;邻居深为感动,也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反观现在,广场舞大爷大妈们与小伙子们争夺场地,互不相让。这时就需要人们发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作出让步。我认为,让步公共利益,能促进公共意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