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则丨特色小镇
“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这是领导人的殷殷期盼;“城市装不下肉身,农村装不下灵魂”,又是老百姓的深深忧虑。打造特色小镇,让期盼落地,让忧虑消弭,安顿我们的肉身和灵魂。
第2则丨生态与经济
有人说:“没有比贫穷更严重的污染。”我想说的是:“没有比污染更短暂的发展。”短视的发展也必然是短命的,灰色的雾霾笼罩着惨白的乡镇城市,黑色的污水长不出绿色的经济果实。绿色是健康的颜色,充满活力的颜色,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力,而绿色发展也才是健康的发展,永葆活力的发展,滋润每个生命个体乃至整个民族命脉的发展。将绿色作为发展的主色调,我们将收获人与自然合一的大和谐。
第3则丨文化输出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是健康的文化交流观念。一方面,有来有往才是交流,有输入有输出才是交流;另一方面,面对欧风美雨,韩流日潮,我们不必反应过度,而要开放多元,以更包容、更自信的姿态迎接各国文化来交流,继而以更有创新、更具匠心的产品、品牌输出中国文化,输出中国人的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我相信,当我们的价值观传遍各大洲之时,也就是我国崛起为真正的大国之日。
第4则丨执法为民
法是国之重器,执法是法治的关键一环。如果把法比作琴,那就是绿绮、焦尾;如果把执法比作弹琴,那执法者就要争当伯牙、嵇康。只有及时更新执法观念,不断学习高新技术,努力提高执法能力,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执法实践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法治温暖,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弹奏中都听闻悦耳之声和和谐之音。
第5则丨媒体融合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所说:从“纸与笔”“铅与火”,到“光与电”“数与网”,谁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谁就能在历史长河中永立潮头。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到了新的重要关头,只有顺应媒体融合的时代所向、大势所趋,才能转变旧思维,借力新技术,给世界交出中国答卷,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第6则丨善法之治
南宋户部尚书、理学家真德秀说:“夫法令之必本人情,犹政事之必因风俗也。”法律不外乎人情,达情是善治的敲门砖,是法治的快递员。法治,如果缺少了体恤民情的温度,就会变成冷冰冰的制度。只有循乎人情,达民之情,才能称得上良法善治,才能把公平正义快递到人民手上,将法治精神根植进人们心田。
第7则丨推进基层文化供给侧改革
让群众“点菜”,群众才会给你“点赞”。基层文化服务面向广大基层群众,既要服务基层群众,也要依靠基层群众。“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群众参与的文化服务才最得民心。让群众“点菜”,基层文化服务方式才能创新出彩;让群众“点菜”,基层文化供给侧改革才能推行开来。
第8则丨家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正则党风正,家风正则世风正,家风正则国风正。我们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构建和谐社会,重建礼仪之邦。
第9则丨共享发展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共享发展的理念有如十里春风,不仅滋养了共享经济春水初生、春林初盛的欣欣向荣局面,也将剪裁出更美好、更和谐的人类共荣图景。
第10则丨文化的新陈代谢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文化有生有灭,有起有落,有盛有衰。这都是天地万物的必然。我们应该顺应自然天理,珍惜活着的历史,让它成为生生不息的文化;目送死去的文化,继而转向当下、面向未来,开创郁郁葱葱的新文化。承继古文化,拥抱新文化,我们的文化才会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第11则丨做行动派
一言以蔽之:失去静,失去很多;失去动,失去一切。不管是个人的成长,企业的经营,国家的改革发展,都需要先摸着石头过河,在行动中思考,在行动中变强。历史不会等待空想家、犹豫者,而只会眷顾行动派、实干家。新时代的弄潮儿们,行动起来吧。
第12则丨微传播
“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在帝王时代,个人是卑微的,是命若草芥的蝼蚁之民;而在微时代,个人是平等的,是灿烂星汉的其中一颗。“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时代赋予人能量,凭借着时代伟力,微光燃成烈焰,星火可以燎原。微时代的光芒,微传播的能量,点燃每一颗心,照亮每一个人。
第13则丨忙碌起来
泰戈尔说:“劳碌中充满着快乐”。忙碌对逃避思想风暴或沉溺思想泥潭的人来说,是苦役,是牢笼,是永无尽头的绝望深渊,是无限循环的悲惨世界;但对知行合一的人来说,是磨砺,是希望,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的不朽事业。加缪说:“人们应当想象,西西弗斯是快乐的。”当我们领悟了忙碌的真谛,也有理由相信,勤劳与勤思的人生也必将是快乐而充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