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事业单位> 公基大视野>

2025年事业单位公基法律考点|罪名区分

2025-02-14 09:55:42 | 编辑 manager

  刑法,是用来规定什么行为构成犯罪以及应受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对于刑法的学习分为两大部分,即总则与分则,总则部分包括刑法概述、犯罪构成、故意犯罪形态等知识点,分则部分则主要为各种罪名的学习,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往往会涉及对于具体罪名的考查,需要考生区分此罪和彼罪,考生在做题时因对罪名掌握不清而无法做出正确选项,接下来成公教育带着考生来学习刑法中重点罪名,以及重点罪名之间的区分。

  一、抢夺罪与抢劫罪

  抢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夺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行为,抢夺罪的本质是对物的暴力。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以压制被害人的反抗,从而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而其他方法,是指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例如蓄意灌酒、使用致幻药物等来压制被害人反抗。

  【知识点对比】

  抢夺罪抢劫罪

  犯罪主体不同年满16周岁年满14周岁

  客观方面不同对物的暴力对人的暴力

  侵犯客体不同单一客体,财产利益复杂客体,既侵犯人身利益也侵犯财产利益

  二、盗窃罪与诈骗罪

  盗窃罪是指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与抢劫罪和抢夺罪不同,盗窃中未采用暴力,而是以平和的手段将他人的财物转为己有,例如,何某下班回家路途中发现张某醉酒倒地,钱包散落在路旁,遂心生歹念将张某扶至偏僻无人之地顺走其财物,在本案例中何某未对张某实施暴力,而采用平和手段将其财物转为自己占有,故成立为盗窃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行为模式:行为人采用了欺骗的手法→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物→行为人或第三人取得财物→被害人丧失财物。

  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分在于,被害人是否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物,如果被害人没有处分财物的行为也不会构成诈骗罪。

  【例题】(单选)王某乘坐大巴车到外地出差,大巴车到站后,邻座男子以手机没电为由向王某借手机给家人拨打电话,王某信以为真便将手机借给该男子,男子边打电话边往车站外面走,王某虽有警觉但为时已晚,男子将王某手机拿走,问此时男子构成什么罪?

  A. 盗窃罪

  B. 抢劫罪

  C. 抢夺罪

  D. 诈骗罪

  【答案】A。解析:B项,抢劫罪是指采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压制反抗强行取财,是对人的暴力,在本案例中男子未对王某实施暴力,故排除。C项,抢夺罪是指夺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行为,抢夺罪的本质是对物的暴力,在本案例中男子未对物实施暴力,故排除。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分在于,被害人是否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物,本案例中王某仅仅将手机借给了男子,并没有处分自己手机,男子只取得手机使用权,故D项错误不选,正确答案为A。


THE END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成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成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商业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修改或删除。
成公教育职位筛选

微信群 公告早知道 备考早进行

成公考编交流学习群

成公教育官方公众号

抖音平台 备考视频与干货

内蒙古成公教育

成公那些事

热门直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