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西省市卷】“给定资料4”中画线部分提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又提到“生态有价”。既有价又无价的事物在现实中还有很多,请对此进行深入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成公教育为各位考生带来“公务员申论范文|重估价值”的内容。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内容全面,结构完整;(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成公思路中心观点:具真价值者,有价亦无价。分论点一:有价是价值的“指上之声”。分论点二:无价是价值的“弦外之音”。分论点三:有价值的事物,有价亦无价。
成公申论 木易 刘泉
尼采说,要重新评估一切价值。江河湖海湿地无价,但生态产业有价;工业社区治理有价,但归属感无价;戏曲市场有价,但文化艺术无价;庭院经济有价,但绿化舒心的美好生活无价……生活中有价亦无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我看来,“无价”“有价”的“价”指的是价格,却都指向了价值。为此,更需重新评估一切价值,既要听到价值的“指上之声”,也要听懂价值的“弦外之音”,让无价之事更有价。
有价是价值的“指上之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有价”就是说价值可以标价。并非物欲横流,只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新理念加上新技术、新模式,“万物奔流,经济天下”。正如苏轼著名的《琴诗》所写:“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手指可以弹出琴声,但不是琴声;一如价格可以标识价值,但不是价值本身。中国幅员辽阔,文脉绵长,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上下数千年的璀璨文明,其价值毋庸置疑,但要转化为民生福祉,也需要用市场经济估价。“玉在椟中求善价。”所以,淄博、哈尔滨等地文旅带动共富,黄庭坚、赵孟頫等人书画拍卖天价,都是这些价值的外化,是用市场的“无形之手”弹奏出的一首首中国风。所以说,有价是价值的“指上之声”。
无价是价值的“弦外之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告诉我们: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标注,但不是全部。价值的其中一部分无法用价格来标识,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这一部分我愿称之为价值的“弦外之音”。“无价”余音绕梁,不在指上,不在弦上,在人心中。杜十娘骂李甲:“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就是因为李甲不懂得“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人”。而买椟还珠的楚人未必不是妙赏识货之人。一函《宋本论语集注》递修本线装古书,纸墨印刷的费用能占价值的几分之几?它更大的价值体现在价格之外——历史的温度、文化的厚度、思想的刻度,以及塑造了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弱德之美”的儒家的精神风度,这些都是无价的。而一份巴赫《十二平均律》原作手稿,它的价值,更多的也是在拍卖金额之外——无价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说,无价是价值的“弦外之音”。
有价值的事物,有价亦无价。老子说:“有无相生。”事物的价值,既有价格表现——有价的部分,也有价格无法体现——无价的部分。这两部分并不矛盾,而是统一于事物的价值之中。通过“有价”的部分,“无价”的部分变得具体可感;也正因为“无价”的部分,“有价”的部分变得货真价实。所以,我们应该统筹好价值的两个方面。不管是生态还是文化,也不管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应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深挖事物的价值,像脱贫要扶贫又扶志,电影要叫好又叫座,科技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城市要便利也要宜居,生活要富足也要美好,让事物有价亦无价。
当子贡想要去掉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羊有价,礼无价。古人有古人的“羊”与“礼”,今人也有今人的“有”与“无”,不必强同。但不变的,是对价值的重估,对经济价值、实用价值的肯定,以及对精神价值、终极价值的追寻。而让每一个公民能实现这样的价值,是现代社会和国家的职责所在。